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敏而好学全文译文精选95句

59

敏而好学全文译文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示例】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3、“敏而好学”全文,可以解释为:他聪明敏慧,学习适应快,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能适应环境和需求,而且不以向请教地位卑贱的人为耻,所以谥号叫文。

4、论语中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之有礼,享之有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由孔子生前的话语从而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6、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出处《论语·行而有理》

9、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11、《论语》

12、古人谈读书

13、【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4、出处:《论语·公冶长》——战国·孔子

15、行之有礼,礼貌的对待他人。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学习态度要端正,做人也要实事求是。)

1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8、“敏而好学”的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敏而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全句是:“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9、作者出生地

20、——《论语》

21、古人谈读书其三:

22、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23、翻译:人都爱钱,但是要注意获得的方法,即不要做违法的事,见人客气点,可以享受别人对你的大度量。

24、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5、敏而好学,乐而美景

26、作者本名

27、“好学”则是指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新事物,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求。

28、“敏而好学”这个词语出自《论语》中的“君子求之不得,小人不为也。悉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好学的品质,虚心学习并且勇于向他人请教。

29、拓展资料

30、“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

敏而好学全文译文

31、《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3、原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之有礼,享之有量。

3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6、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37、敏而好学-释义

38、出处:《论语·公冶长》:

39、下一句,比如说,

40、勤勉而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4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之‘文’也。”

42、mǐnérhàoxué

4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44、作品名称

45、【原文】

46、出自《论语》因为《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一个人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怕被别人看作是愚笨而不主动去向别人请教,这是做学问或者从事其他工作和事业的必备品质。

47、释义: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48、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49、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50、出自《论语》。

51、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52、朱熹〔宋代〕

53、注释:耻:羞耻,奇耻大辱

54、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原文及翻译

55、在当今社会,这句话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现代社会变幻莫测,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只有保持敏而好学不断学习,才能在竞争中不落后。

56、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57、mǐnérhàoxué,bùchǐxiàwèn

58、山东曲阜

59、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即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知识有渴求,不怕向他人请教、探讨自己不懂的问题。

6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全文译文

61、论语·公冶长

6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3、“敏”指的是敏锐、灵敏的意思,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快速地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4、【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5、这种态度能够帮助人们更快地掌握知识、成长进步。

66、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67、基本解释

68、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69、敏而好学,喜不癫狂比如说,

70、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

71、《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72、敏而好学,乐而不淫比如说,

73、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7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5、敏而好学,勤而善思

76、敏:勤勉;好:喜好。

77、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78、总的来说,“敏而好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它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好学的品质,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在事业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79、创作年代

80、《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81、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8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

84、【译文】

85、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86、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87、文学体裁

8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孔子的《论语·公冶长》。

89、【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90、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敏而好学全文译文

9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2、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93、春秋时期

94、下一句是“不耻下问”。

95、敏而好学,心不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