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王昌龄著名的代表作诗优选汇总91句

59

王昌龄著名的代表作诗

1、其中以唐玄宗最为著名,他精通音乐、书法、诗歌,也在诗歌上有所成就,他的《夜泊牛渚怀古》、《赋得古原草送别》、《听筝》等诗作至今仍广为传诵。

2、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

3、宫廷生活:唐朝的皇帝们生活在宫廷之中,宫廷生活单调乏味,写诗成为了一种消遣方式。许多皇帝在闲暇之余,会与文人雅士一起写诗,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4、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杜鹃的叫声啊是非常的凄惨,非常的凄恻,它一叫起来就引得人黯然伤心。又有人说,子规的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7、这一年西域(今新疆)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来到长安,他本来是演唱西域的音乐的,但是当时的朝廷却让他给皇帝唱歌。李龟年当然不愿意,于是他逃到了王昌龄的家中,向王昌龄求救。王昌龄非常同情李龟年的处境,于是就为他创作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

8、十年前王昌龄用黄昏景象写成诗安慰李白,通过自然界分分合合的自然规律告诉好友不要在意伤感离别,十年后李白借用夜晚的明月写成诗安慰王昌龄,依然表达自己针对离别,自己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怀。十年时间的唱与和已经把他们之间的友谊淋漓尽致的呈现给后来读者。因为性格使然,所以他们两个写诗的风格注定各不相同,但他们对对方的牵挂是一样的。他们一起经历过世间的苦旅,一同道出相同的人生真谛。

9、李白与王昌龄惺惺相惜,尽管相隔千里之遥,但依然一往情深,当远方的李白听到王昌龄被身边的小人诬陷遭贬黜的消息后,不禁替好友愤懑不已,当时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没想到李白一语成鉴,15年之后李白也被发配到好友贬谪所在地夜郎。

10、总之,唐朝时期皇帝写诗的背景是多方面的,与唐朝文化的繁荣、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宫廷生活的单调有关。皇帝们的诗歌创作也为唐朝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1、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12、在中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那颗明珠要数唐代的诗歌,在唐诗中,被称为诗仙李白和诗中夫子的王昌龄又是首屈一指的,一个说“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一个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们是写诗的高手,也是一生的挚友。

13、“杨花落尽子规啼”飘落的花,杜鹃的啼叫,都表达了李白对王昌龄的依依不舍。王昌龄的悲秋之心只有和他一样经历过人生起起伏伏的李白能够感同身受,在明月之下,尽管被贬谪他乡,但王昌龄读着好友写给自己的诗作,依然会感到暖流阵阵,彼此鼓励相伴共同度过了人生之中的那些艰难的岁月,我想最好的友谊也不过如此。

14、投笔从戎

15、王昌龄一生存诗181首,其中74首为七绝。占到了他作品的一半数量。整个盛唐年间,共留下472首七言绝句,而独王昌龄一人就占了六分之一。后世曾将李白杜甫的七言绝句与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对比,都认为李杜等人所创作的七言绝句,远远达不到王昌龄的境界。所以最终对他评价道:“唐人七绝压卷”。被誉为当之无愧的“七绝圣手”。

16、在唐朝时期,诗歌曲艺达到了巅峰,皇帝们也对此十分热衷,不少皇帝也会写诗歌。

17、饮酒论诗

18、这首诗里说的“夜郎”则是指今天湖南省的沅陵县,洪江正在沅陵的南方而略偏西,所以李白称之为“夜郎西”。

19、在交了新友之后,王昌龄对于七言诗更是萌生出了要写的更好的想法。在边塞的日子里,王昌龄日日都会写诗,偶然与友人饮酒的一个夜晚,他醉酒后挥笔写下了千古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21、是武后延载元年(694年)。

22、李白是唐诗中的标志性人物,古风,歌行写的最好,王昌龄被称作“七绝圣手”非常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认为唐诗七绝的压轴之作“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他的大作。李白的诗豪迈天成“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桀骜不驯,放浪形骸的性格决定了他不适合官场,不适合仕途,所以究其一生没有考中进士。

23、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说的是他无依无靠,漂泊飘零。所以杨花落尽这个意象就很像王昌龄,他被远远的贬谪到了湖南的洪江,去到那遥远的地方。

24、王昌龄经过坚持不懈的追求,广泛精心的研读,终于在开元十五年,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王昌龄终究心有不甘,他于开元二十二年再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并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祀水尉。科场颇为得意,仕途却明显失意,王昌龄受到打击。在做了祀水尉五年后,即开元二十八年,他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从长安赴江宁任所,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到江宁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明显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手段,过于意气用事也实在容易授人以柄。

25、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6、关于这个问题,王昌龄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活跃于唐朝贞观至开元年间(627年-757年)。在唐朝期间,皇帝们经常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是一种文化风尚。唐朝贞观年间的李世民和开元年间的唐玄宗都是文化爱好者,他们自己也写过很多诗歌。此外,唐朝还有很多文化盛世,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也促进了皇帝们写诗的热情。

27、失孟交李

28、希望你不要灰心丧气,振作起来,你有非凡的才能,以后一定会有出头之日的,我这个老朋友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寄一封信,聊表心意。

29、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

30、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婉约柔美著称。在唐朝时期,皇帝写诗是一种时尚,许多皇帝都喜欢写诗,这与唐朝文化的繁荣和皇帝的文化素养有关。

王昌龄著名的代表作诗

31、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留诗。

32、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33、一日,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这个地方饮酒论诗。当时,有几名歌女也被叫来歌诗助兴。王昌龄首先提议:“我们几人在诗坛上也算小有名气了,但没有分出名次。今日可以听歌女都唱谁的诗,谁的诗被唱得多,谁就是第一。”一位歌女光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又一歌女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高二人都喜形于色。王之涣说:“这两个歌女都是唱的下俚之曲。”说着指着一位最漂亮的歌女说:“且听这位所歌何人?”果然檀板一响,宛转的歌喉悠然而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凉州词》。歌女又唱了两首绝句,都是王之涣的作品,三人相视大笑。

34、在初唐时期,七绝仅仅有七十七首,而在盛唐时期,七绝就已经有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的七绝就有七十四首,几乎是总量的六分之一。

35、“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他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写作七绝的时间比较早,在唐朝的诗人当中是写七绝比较早而且取得非常优秀成就的名家,所以被人们称为“七绝圣手”。

3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7、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这时他正遭谤议,送别至友远行,当时凄切心情可想而知。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里的南国烟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王昌龄以忠节贞信作为人生困境中的一种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时也表明,他对时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心。

38、直至三十岁的时候,他才终于进士及第,榜上有名,入了朝堂。入朝之后的他,却无心眷恋长安城里醉生梦死的生活。于是出现了一而再,再而三被贬斥的情况。而这时的王昌龄,并没有因为官位被贬斥而郁郁不得志,因为他认识了孟浩然,李白等知己好友。

39、我那凄惨的好朋友,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40、王昌龄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孟浩然因旧疾复发而死。王昌龄因此在离开的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1、杨花落尽之时你却遭贬

42、第二句“闻道龙标过五溪”,这儿其实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写诗的时候王昌龄还没有走到龙标,正路过“五溪”这个地方。“五溪”都在湘西,是沅江的五条支流,在唐人眼中这里是极其蛮荒艰难之地。第三、四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3、杨炯,唐初诗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作诗擅五律,尤以边塞证战诗著名。所作《从军行》、《战城南》、《出塞》等诗,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存诗33首,另存赋、序、表、志等50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反映了“初唐四杰”改革唐初文风的要求。对时人“王、杨、卢、骆”之称,自谓“愧在卢前,耻在王后”。其实“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44、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45、诗的第一句说“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苏东坡曾经有一首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说:“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写的正是飘零无依的杨花。

46、王昌龄,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早年的他生活清贫,主要靠种地维持生活。然而贫苦的生活并没有让他失去对于朝廷,对于梦想的热爱。于是在开元十二年甲子,二十七岁的王昌龄赶赴河陇,出玉门关。也是在这时,王昌龄开始写边塞诗歌,为日后的千古名句开始了自己内心的打磨。

47、[唐]王昌龄

48、王昌龄的七绝作品都是具有很突出的个人风格和特点的,并且他的表现手法也是独具一格的。他的七绝特点就在于有一种典雅、淡然之情,起承转合、含蓄委婉、沁人心脾。他更善于在作品当中熟练的运用比兴的手法,层层渗透,让人有身在情境之中的感触,生动形象。

49、在唐朝时期,皇帝写诗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0、李白62岁临终之时写下“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表达了自己一生怀才不遇,空有雄心壮志,但没有施展人生抱负的舞台,纵观李白的一生不能不说他是一个悲情英雄。

51、其实这两个“夜郎”不是一回事,李白被贬谪去的夜郎是现在贵州遵义的桐梓县,那个地方是古代的夜郎国,而这次王昌龄被贬到的龙标是现在湖南怀化的洪江。

52、人物生平

5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杨炯的出塞: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

54、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55、王昌龄李白双双被贬夜郎,此夜郎非彼夜郎

56、在这时诗人借“飞将”慨叹远征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57、王昌龄认为人生是由成就和磨难构成“皓月当空,寒江不动”,面对人生的坎坷,王昌龄在宦海中几度沉浮,面对好友李白的狂放不羁,不拘小节,王昌龄良苦用心的委婉写诗劝慰“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告诉他长安难见,功名如水的道理。

58、第一句我这样一讲,你就明白了。李白的意思是说:王昌龄啊我的好朋友啊,你被贬谪到了龙标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就好像杨花从此漂泊无定,令我不由得想起了子规的啼叫声,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啊?

59、我们也知道李白也曾被贬谪到夜郎,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里也提到了夜郎。

60、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

王昌龄著名的代表作诗

61、冤死途中

62、历史证明,天妒英才这话不假。根据史料所记载,天宝十五年,王昌龄路经毫州,因政治原因被毫州刺史闾丘晓所杀。这位大诗人,就以这样的方式,被迫和世界告别。

63、唐开元年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

64、其次再说“子规”,李白原来有诗云:“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子规者,又叫做杜鹃。杜鹃啼血,这是在中国古代诗篇里头非常著名的一个典故。

65、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66、《出塞》

67、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出塞》的背景是: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长安是东方文明的千年古都,世界的中心,唐天子是天可汗,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

68、因此,王昌龄生活在一个皇帝写诗的背景下,他的诗歌受到了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

69、是有的。

70、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文化氛围浓厚,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皇帝也开始涉足诗歌创作。

71、其实杨花不是杨树身上的花,而是柳絮,因为古人称柳树为杨柳,正是“杨柳依依”。所以,实际上这里的杨花就是在春天里头弄得大家很麻烦的,飘到你的眼睛、鼻子、嘴巴里的那个柳絮。

72、王昌龄和杨炯都写了出塞的古诗。王昌龄的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3、那么苏轼写这词的意思就是,从杨花的形态上说呢,说它是花吧,它却不能叫花。你春天赏扬花吗?你不可能赏扬花。但是杨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74、一片冰心

75、作者杨炯·年代唐

76、因此,在唐代,诗歌是皇帝和近臣们展现才华和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文化艺术背景非常浓厚的时期。

77、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59岁的王昌龄辗转回老家途中,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闾丘晓为什么要杀害王昌龄?史书记载甚少,留下千古之谜。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名下,有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公元757年,张镐奉命平定“安史之乱”。这年秋天,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救援。为人傲慢、刚愎自用的闾丘晓,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张镐,更怕仗打败了“祸及于己”,于是故意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致使贻误战机,宋州陷落。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在行刑时,闾丘晓露出一幅可怜相,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有亲,乞贷余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张镐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话就把闾丘晓挡了回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78、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被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但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79、这首诗准确而真实地描写了征人行于边关之所见,表明设关防“胡”,历经数代,守将无能,征人无回,表达了他们盼望国家重贤将,固边防,生活安定的美好愿望。“秦时明月汉时关”两句,说明自秦汉以来就有征人远戍而不得生还的事实,后两句则表达了盼望出现勇敢善战的将帅,从而巩固边防的强烈感情。全诗言简意丰,对比鲜明,景情相生,忧国忧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被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80、诗作背景: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81、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闾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王昌龄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边塞诗流传千古。

82、而王昌龄是唐玄宗的近臣,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登科后》、《芙蓉楼送辛渐》等同样成为唐诗的经典之一。

83、儒家思想:唐朝时期,儒家思想盛行,皇帝们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应该具备文化修养,皇帝也应该是一个文化人。因此,皇帝们也开始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写诗成为了一种展现自己文化素养的方式。

84、说到唐代诗人,大家第一个先想到的大概不是李白,就是杜甫。而在唐代,有一个人关于七言绝句的诗才,是让李白望而却步,杜甫甘拜下风的。这个人,就是被称作“七圣绝手”的王昌龄。

85、两个人都写过出塞。

86、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

87、唐代诗人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

88、《从军行》作者王昌龄。

89、轶事典故

90、汉武帝时期,卫青是北伐匈奴的将领。

王昌龄著名的代表作诗

91、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