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沐猴而冠的成语故事【优选24句】

59

沐猴而冠的成语故事

1、昔日,有一只猴子到了宫廷里,被人们捉住了,并戴上了一顶华丽的帽子。猴子戴上帽子之后觉得非常得意,以为自己变得与众不同、高贵无比,便开始在宫廷内到处游逛。其他的动物看到猴子这副模样,都纷纷夸奖他的美丽和高贵。猴子听到这些话后更加得意,以为自己真的变得非常出众,于是大摇大摆地走了起来。

2、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表的华丽并不能掩盖内在的本质,虚荣心和自以为是只会让人误入歧途。

4、但是,当他走到宫廷门口时,碰巧遇到了一只善于辨别真伪的老狗。老狗看到猴子戴着帽子,却仍然一副猴子的模样,便嗤笑了他一番,讽刺他“沐猴而冠”。猴子听到老狗的话,感到非常羞愧和惊恐,连忙摘下帽子逃走了。

5、“沐猴而冠”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6、将士们被项羽鼓舞士气大涨,以一当十,大败秦军,各路诸侯对项羽刮目相看,又敬又怕。

7、其他的猴子看到它戴着帽子,都认为它很了不起,于是就把它选为了猴王。但是,当真正的危险来临时,这只沐猴而冠的猴子却无法胜任领导工作,最终被其他猴子推翻。因此,“沐猴而冠”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那些虚有其表、能力不足的人。

8、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9、四面楚歌

1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1、沐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语出]《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正音]冠;不能读作“ɡuān”。[辨形]沐;不能写作“体”。[近义]衣冠禽兽[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主谓式。[辨析]~与“衣冠禽兽”有别:~可形容坏人;也可形容好人;“衣冠禽兽”只能形容坏人。[例句]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大肚皮的豪商;~的穿着西洋礼服;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英译]a worthless person in imposing attire

12、取而代之

13、项羽豪迈的成语典故:破釜沉舟。巨鹿之战,秦军主将五离领兵20万,各路诸侯都不敢动,项羽带者3万楚军砸锅沉舟,只带3天干粮誓与秦军决一死战。

14、破釜沉舟以一当十

15、沐猴而冠(拼音:mùhóuérguà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16、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17、沐猴而冠

18、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209年9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19、"沐猴而冠"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不合适的人得到了高位或荣誉。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有一只猴子在河边洗澡,它看到水中反射出自己的影像,以为是一只更大更漂亮的猴子,于是它爬上树,拾起一顶人类的帽子戴在头上,然后跳回水里,继续欣赏自己的影像。

20、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1、先发制人

22、沐猴而冠指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23、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24、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