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道德经里四字词语汇总112句

59

道德经里四字词语

1、【解释】: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2、“大巧若拙”出自老子《道德经》第45章。意思是说:真正心灵手巧的人,不自我炫耀,外表上看上去好像很笨拙。

3、【出自】: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4、《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表达出无意识的思想,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任其自然而然的生长,不对万物的发展进行主宰和掌握。

5、【解释】:恬:静。没有风流。比喻平安无事。

6、【拼音】:fēngtiánlàngjìng

7、祸莫大于轻敌。

8、功成身退[gōngchéngshēntuì]

9、“知白守黑”出自老子《道德经》第28章,即:“知其白,守其黑。”意思是说:心里虽然是非分明,为内心光明,行为洁白,但却要貌似蒙昧,以沉默自处。

10、静的成语:清清静静、安安静静、神闲气静、鱼沉雁静、清静无为、娟好静秀、避嚣习静、故作镇静、神怡心静、沉声静气、夜深人静、心魂俱静、夜阑人静、仪静体闲、静如处女、研精静虑、静不露机、沉静寡言、买静求安、鸦没鹊静、虚一而静、更阑人静、动静有常、静影沉璧、更深夜静、屏声静气、平风静浪、鸦默鹊静、静言令色、沈烽静柝、清门静户、动静有法、头脑冷静、沉心静气、四海波静、沈声静气、六根清静、禁暴静乱、静言庸违、沈心静气、冷眼静看、风恬浪静静的名句:1、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

1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56章。所谓“知”,在这里是“智”的意思;所谓“知者”,就是指“智者”。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不会多说话,好说话的人就不是智者。

12、shàngshànruòshuǐ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道德经》第33章。原意是说:知道(了解)别人的,叫做“智慧”;了解(知道)别人的叫做“高明”。后来,人们把“自知者明”演化成“自知之明”,用以指了解自己(多指缺点)了解透彻的能力(常与“有”、“无”连用)。

14、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15、【出自】:第二章:“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

16、释义:指功业建立后就辞职不做官。泛指事业成功后就急流勇退。

17、《道德经》中的16大立世天机:

18、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9、是老子的哲学思想。

20、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不安。”

2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64章。原意思是说: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用以说明“第一步”对于“远行”的重要性。后来,人们引用这一成语,意在强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头。

22、出处:《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23、【译文】委屈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24、大智若愚

25、功成不居

2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7、并不是成语,只是一个四字词语。

28、大器晚成

29、和光同尘

3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道德经里四字词语

3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2、“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36章。据《韩非》、《战国策、魏策》、《史记索隐》所引,以及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所释,老子《道德经》所言“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中的所谓“夺”,在这里作“取”之用;流行的成语亦作“取”。老子对“取”“与”关系的辩证思考,认为社会人事的发展有其吉凶祸福倚伏的变化之机:已经发生的“给与”,是将要发生的“夺取”之先兆;将要发生的“夺取”,虽然隐蔽,其实已从已经发生的“给与”中透露出一定的信息。

33、静的名句: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5、【解释】: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36、博学笃志,神闲气静。——王永彬

37、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清〃颜元

38、【译文】手里拿了东西再加得很满不如适可而止,估量着刃口再磨锋利不可长久保持,金玉满堂很难守住,富贵了就骄傲将给自己留下遗憾。成功以后从利益退身是恒久的道理。

3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老子《道德经》

40、成语名称:六神不安(liùshénbùān)

41、【解释】: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

42、【译文】最正直的人表面委屈迁就,真正灵巧的人表面好像很笨拙,真正有辩才的人,表面上说话不利索。

43、[dàofǎzìrán]

44、大道无为,道尊德贵,无欲无为,上善若水,心旷神怡,天道酬勤,去伪存真,乐善好施,修道养德,奉道行事,清静无为,紫气东来.

45、【译文】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46、【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4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8、“宠辱若惊”出自老子《道德经》第13章。原来的意思是说: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人情绪失常。因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荣辱》中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后人便将“宠辱”演化为“荣辱”,并将“荣辱不惊”用来指胸怀坦荡、不计得失。

49、【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

50、东山再起: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51、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2、知足常乐,自知之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根深蒂固

53、知足不辱

5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55、详细解释:

56、答:上善若水。(出自古书《道德经》)

57、成语解释: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58、【出自】: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9、【出处名句】:唐·薛莹《郑德璘传》:“物触轻舟心自知,风恬浪静月光微。”

60、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道德经里四字词语

61、【译文】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却不会穷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过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62、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老子

63、有无相生

64、【出自】:第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65、视而不见

66、宠:偏爱、褒扬。辱:指责、斥责。受到偏爱、褒扬或责罚惊慌失措。宠辱若惊,得宠或失宠就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恐惧不宁,像大祸临头一样。

67、【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繁的音乐,使人听觉不灵敏;丰美的饮食,使人味觉迟钝;纵情围猎,使人内心疯狂;稀罕的器物,使人操行变坏。因此,有“道”的人只求安饱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摈弃物欲的诱惑而吸收有利于身心自由的东西。

68、道法自然

69、知白守黑

70、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老子

71、“大智若愚”一词源自老子《道德经》第45章的“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后来,“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引申为“大智若愚”或“大智如愚”。如苏东坡《致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大智若愚”谓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却好像很憨傻、很愚笨。

72、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73、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4、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5、【成语】:风恬浪静

76、、玄之又玄

77、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老子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4、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老子

78、【译文】。轻视敌人是最大的祸患。此言骄傲自大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79、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庄子

8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1、【译文】俗人都能明白一切,唯名唯利,只有我对此糊里糊涂——俗人聪明于小事,而我明于大道。俗人都精于算计,只有我少私寡欲——俗人心在名利,而我志在真朴。

82、成语名称:福地洞天(fúdìdòngtiān)

8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4、成语示例:今有蔡顺的母亲,病枕在床,俺家宅六神不安。◎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

85、【译文】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越是大气度的往往越包容万物。

86、大巧若拙

87、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老子

88、草木皆兵: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8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90、贵大患若身,把个人看得太重,如果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虚荣等看得太重,而能淡然处之,不当回事,还有什么惊慌失措的必要和大祸临头的感觉呢。

道德经里四字词语

91、有东山再起、草木皆兵

92、【译文】人们都害怕的事情(必然有其原因),所以不能不有所警惕。人们都害怕的事情(必然有其原因),所以不能不有所警惕。

93、【译文】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世间之事,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94、静的成语:平心静气、屏声静气、清静无为、神闲气静、树欲静而风不宁

95、天地不仁

96、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老子

97、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98、【译文】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99、【译文】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100、【解释】: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指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阴阳相生的关系。

10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2、“大器晚成”出自老子《道德经》第41章。原意为:贵重的器具总是最后才能完成。后来,人们将此作为成语,意思也延伸为:有大才能的人往往成名较迟较晚。后来多用于赞誉对成才、成名较晚的人。

10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05、【解释】: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106、宠辱若惊

107、【出自】: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08、“知足不辱”出自老子《道德经》第44章。所谓“知足”,就是“知道满足”;“辱”,即“屈辱”。其本意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屈辱。“知足不辱”作为成语,意义有所延伸,即:自知满足的人欲望低,不贪求,随遇而安,所以就不会受到侮辱。

10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1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1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2、蕙质兰心,有无相生,功成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