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谁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摘抄51句

59

谁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这三应该都是歇后语,前两个是历史典故,都是说自情自愿的

2、最后一个四月的冰河~开动了

3、其中“四月的冰河”指的是春日融雪后的河水,因为水温仍然很低,所以像冰一样寒冷。

4、典故出自《三国演义》:

5、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愿意打,另一个人心甘情愿挨打。

6、其实就是心甘情愿的意思。一个成语:三国时代,赤壁之战,东吴需要一个人假投降曹操,周瑜就相中了黄盖。这哥们义无反顾答应周瑜演一场戏给曹操看,投降得有理由吧,于是周瑜找个借口把黄盖胖揍了一顿,再然后逼反了黄盖(假的)在后来,黄盖假借投降把曹操的连锁船@烧了,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火烧赤壁。

7、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周瑜闻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悄悄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惟独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发,袖手旁观,他就是诸葛亮。

8、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周瑜与黄盖用的苦肉计,周瑜字公瑾,东吴的大都督,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

9、《三国演义》46回写赤壁之战的战前准备,东吴黄盖为诈降曹操火烧曹营,跟主将周瑜定下苦肉计,假装做错事,挨了五十板子。1.比喻双方情愿。2.双方串通、欺骗别人。例如我听了很生气,说他造谣。他说,你打听去,有这事没有?还说这事是万举找他商量好了的,万举跟他唱了一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0、两厢情愿的意思!

11、事实上是周瑜和黄盖私下订好的苦肉计,是做给混进东吴的奸细看的,目的是想让曹操相信,因此事黄盖起了反判之心。实际上周瑜心里又心疼又难过,打一个德高望众的老功臣,真是于心不忍,但为了东吴大业,只得如此。诸葛亮心如明镜,视若不见,不加劝阻。

12、"什么愿者上钩"这句话是指周瑜在攻打黄盖时,采用诈降计策,放出假情报,诱使曹军中的愿意投降的人上钩,最终成功地将曹军中的一部分人拉拢过来,为后续战斗打下了基础。

13、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与诸将等待消息

14、题目问的问题是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四月的冰河—开冻(动)。

15、这个谜语的答案是“蚂蚁”。因为在蚂蚁出现的季节(四月),有时会有一些人放冰糖或者蜜糖在外面,吸引蚂蚁来寻找食物,结果就把愿望变成了“愿者上钩”。而“冰河”则是指冰糖或者蜜糖晶莹剔透的外表,类似于冰河。

16、"周瑜打黄盖"和"愿者上钩"是两个不同的典故,不应该放在一起理解。"周瑜打黄盖"指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与魏国名将黄盖的战斗事迹;"愿者上钩"则是一个成语,表示自愿上当受骗。

17、周瑜打黄盖~两个人有默契,使苦肉计。

18、周瑜打黄盖是在很久以前,一个古老的故事,故事里讲到周瑜和黄盖他俩用了一个计策,刻意的让周瑜打他,即使打了黄盖,也不抱怨,任打任罚随意。所以就有了这句话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意思就是两项都非常情愿的。

19、两厢情愿!

20、曹操水军多由北方人组成,他们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颠簸晕船而发生疾病。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战船各自独立,一船着火,他船尚可以迅速离去。为了为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这样一来,曹操的战船或30只一队,或50只一组,都用铁锁连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铺了木板,士卒战马往来如履平地。晕船的问题解决了,不仅士卒为之欢呼雀跃,就是久经战阵、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对稳如泰山的船阵,也自以为得计。

21、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营的作战方案。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思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

22、"周瑜打黄盖"是指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麾下的大将黄盖的故事。其中“愿者上钩”是指周瑜设计利用黄盖的弱点,使其自愿前来投降。

23、孙权的水军都督周瑜为了打败曹操,同大将黄盖制定计划要他假装投降曹操。为取得信任,二人定下苦肉计,周瑜开会时黄盖故意顶撞,周瑜大怒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黄盖假投降大破曹军。所以打是真打,挨打的也是心甘情愿。

24、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刘联军方面已作好大战前的准备与部署。诸葛亮设坛祭风三日,是夜将近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渐起,并越来越急。黄盖也将准备好的20只大船,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引火用的硫黄、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单遮盖好,船头还钉满大钉,船上又树起诈降的联络标识“青龙牙旗”。每条大船后面各系着行动便捷的小船“走舸”。黄盖还特派小卒持书与曹操约定当晚来降。周瑜也安排好接应黄盖的船只和进攻的后续队伍。

25、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2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四月的冰河,开冻了。这些都是歇后语,歇后语是汉语语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提炼的语言的精华,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是其它语系无法相媲美的。

27、"四月的冰河"这句话是出自毛泽东的诗《浪淘沙·北戴河》中的一句,意思是形容北戴河的海水虽然在四月份,但仍然非常寒冷,就像冰河一样。

28、赤壁之战时,孙权命周瑜为大都督对抗曹操.为了让使曹操上当,周瑜和黄盖决定使用苦肉计.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不逊.于是周瑜大怒,下令将黄盖斩首,众将苦苦求情,周瑜便将黄盖处于杖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周瑜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就相信了黄盖,之后赤壁之战爆发,诈降的黄盖开船来投降曹操,不料曹操中计,曹操的船团被黄盖的火船击中而着火,加上庞统的连环计和诸葛亮招来的东风,曹操军溃不成军,经过周瑜的奇袭后几乎全军覆没,

29、周瑜打黄盖是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主要讲述了周瑜与黄盖之间的一场战斗。至于“什么愿者上钩”,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有些人愿意上钩,被人利用。而“四月的冰河”这个词组是没有确切的含义,可能是指四月的冰川或者冰雹等自然现象。总之,这些词语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需要更多的背景信息才能理解其含义。

30、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也是我国的民间一个口头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四月的冰河,五月的水,也就是说,四月的江河还在冻冰,五月的时候水已经开始流动,冰开始融化,

谁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1、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来源于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曹操兵力雄厚要打垮江东的孙权割据政权。

32、有一句歇后语叫做:“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在生活中,这就是比喻在做事中,一个人愿意沾光一个人愿意吃亏。生活中和工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这也是处理事情的一种办法。

33、四月的冰河指的是由积雪、降水等组成的冰在春季融化后形成的河流。

34、是两个人都愿意做这件事的意思,周瑜打黄盖是欺骗曹操的计谋,黄盖也知道是周瑜的计谋,他愿意挨打,愿意配合周瑜欺骗曹操。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示买卖成交的意思,尤其是便宜卖房的情况下,买房的人贪图便宜,卖房的人急用资金,买卖双方都想成交。

35、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谜语和“周瑜打黄盖”其实没有直接联系,可能只是因为流传广泛而被人们拼凑在一起。

3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意思是双方为做某件事都心甘情愿的付出代价。这个歇后语出自《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一段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孙权,由于曹操兵多将广让孙权和周瑜倍感压力,于是周瑜和黄盖定下苦肉计,在中军大帐假意杖打怯战的黄盖,由此来欺骗曹操,最后用火攻大败曹军。

37、这50军棍将黄盖打得也真够惨的,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视疾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不得不信。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使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进一步约定了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识。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暗通消息。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

38、结果黄盖看周瑜上任大都督以来,都没建立寸土之功,于是就私下议论他,说他没资格当大都督,这话被周瑜听到了,结果当众打了黄盖,当时黄盖已经六七十岁了,被打得皮开肉绽,众人见了都觉得周瑜太狠心。

39、姜子牙钓鱼~不用鱼饵而且用直钩,按道理是钓不上鱼的,只能是愿者上钩

40、周瑜打黄盖,愿者上钩的意思是借助对方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41、"周瑜打黄盖"是指三国时期,孙权派周瑜率军攻打黄盖,诱使曹军投降,最终取得了胜利。

42、"四月的冰河"则是一句现代诗歌《登高》(作者:唐代诗人杜甫)中的诗句:“四月披麻吟风者,三杯淡酒怀人事。更无添著话来说,犹胜携笔作文章。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原无话水寒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3、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典故,黄盖是江东的老臣,孙坚创业之初,他就跟随打拼,为东吴的事业立下赫赫战功,而周瑜当时作为东吴大都督,年龄还不到30岁,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黄盖对周瑜是非常不满的。

44、答:这个智谋故事开始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结束于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45、这是两个不同的典故,没有直接关联。

46、“周瑜打黄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典故,讲述了周瑜与黄盖在赤壁之战前的故事。而“什么愿者上钩,四月的冰河”则是网络流传的一个谜语,与周瑜打黄盖没有直接关系。

47、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48、至于“四月的冰河”,它本身并没有什么东西,因为冰河就是由冰构成的。可能指的是四月行走在冰雪覆盖的山地或高海拔区域时注意安全,以防滑倒、失足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9、但这其实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和、蔡中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和、蔡中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之战惨败。

50、周一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是非常情愿的意思。

51、这两个问题没有实际关联,我无法给出详细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