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优选概括司马懿的名言【21句】

59

概括司马懿的名言

1、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2、对于司马懿,我对他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来自京剧里的《空城计》,诸葛亮在城楼上老老实实的把实话说出来,可司马懿就是自以为聪明,以为那是骗人的假话,结果错换良机。司马懿,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3、由此可见,司马懿一生功绩卓然,对曹魏也算得上忠心耿耿,而曹魏对司马懿也信任有嘉。当年司马懿奉魏明帝曹睿之命出讨辽东,途经故里,曹睿特意准许司马懿途中回乡省亲,而司马懿也就是在回到故乡时,写下了他一生中唯一被记载下来的一首诗。

4、曹魏第三任皇帝曹芳这样评说司马懿: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曹芳继位时年仅八岁,司马懿作为托孤辅佐之臣,没有觊觎皇位,实在难得。司马懿死后数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称帝,以晋取代魏。

5、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6、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7、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8、将扫芜秽,还过故乡。

9、遭逢际会,奉辞遐方。

10、司马懿的一生,正如他所写的那句诗:肃清万里,总齐八荒。他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是曹魏政治集团中不可取代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曹操对他的“预言”没有实现,却应在了司马懿的儿子身上。就象当初曹魏取代东汉,短短几十年后,历史又重新上演相似的一幕,司马氏取代了曹氏。这也真象戏里面演的“天道轮回”啊。

11、他说的是“此间乐,不思蜀”。

12、刘禅投降的时候司马懿早就死了,您问的应该是和司马昭说了什么吧?

13、这首诗虽不如曹氏父子们的文采,但写的也是开阔豪迈,意气飞扬,表露出自己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自己甘为人臣的卑谦。这也正表现出司马懿为人臣子所持有的谨慎小心。

14、这位三国时期的名人,足智多谋,战功显赫,又小心谨慎,他生前被魏王深信并委以重任,也不负重托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儿子司马昭,就是那位历史上有名的“指鹿为马”之人,并有名言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之”,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他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高祖宣皇帝,故司马懿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15、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16、诗中交待了他司马懿遇到了贤明的君和好的机会,让他能建功立业,驰骋疆场,还恩准他这次回乡探亲。他将竭尽全力为朝廷清除祸患,扫平战乱,然后就告老还家,反省自己,还请君主对他所做的过失逐一明查。

17、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18、《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司马懿: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19、刘禅投降的时候,司马懿已死,所以刘禅不会和司马懿有交集,而是和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有交集。具体情况,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20、曹操曾说过一句话: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我想应该是曹操对自己儿子说的话,肯定是看出了司马懿的才华已超越了一般的人臣谋士,担心司马懿日后会危及曹氏后代的权利地位,以此来提醒警示的。

21、刘禅没留给司马懿的话,在公元263年刘阿斗蜀汉被灭时,司马懿早就死了几十年了,根本不可能留给司马懿的话。按照刘阿斗这个人的性格溜须拍马还差不多。你看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说出千古笑话就知道了,此间乐不思蜀的糊涂话。刘备这样的英雄生下了这样的混蛋,真的是够了。刘阿斗留给司马懿的话是“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