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元代词作品-集合46句

59

元代词作品

1、相期玩赏醉终夕,

2、己卯八月十五夜,

3、老夫于此兴不浅,

4、山河倒浸无余景。

5、回首天涯故人少,

6、天下通语,早期称为雅言、雅音、通语、正音,明清称为官话,清末又开始称为国语,1956年大陆改称普通话。而官话一词演变为官话方言的含义。

7、岂知别有穷途愁?

8、南箕北斗潜光华,

9、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10、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

11、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12、孤雁一声关塞晓。

13、玉宇琼楼不禁冷。

14、人间那得清虚府?

15、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16、世情乖异每变更,

17、唐诗,宋词,元曲,元代是曲

18、不是元代曲名。

19、元.王冕

20、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21、丹桂香消白兔愁,

22、与之相比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的成就更高,是元代盛行的一种文艺形式,更是元代文人墨客智慧和精髓。

23、元代既不是词也不是诗,是曲,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

24、秋风飘飘度箜篌,

25、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

26、欲持此意问嫦娥,

27、相比较而言,自然是盛行于元代的散曲和杂剧更广为人知,我们熟悉的就有元曲四大家,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马致远这些人物马上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28、清辉潋滟破幽溟①,

29、元代其实是有诗歌的,因为宋金之后,战乱频频,社会动荡不安,诗歌的成就并不是很高,加之在这之后诗歌缺乏创新,不论在内容题材上、亦或者艺术风格上都未能做出创新。

30、散曲: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元代词作品

31、“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32、元代时出现了天下通语的名称通语。

33、白露凄凄下庭草。

34、天地万里无云烟。

35、明月忽自海底出,

36、天上谁观羽衣舞,

37、皎如玉鉴当空悬。

38、元代时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是回族这个新名称

39、月色何尝有今古?

40、有月无酒将奈何?

41、江汉无声流素波。

42、中国的官方语言早期以中原雅音为正音,即中古汉语时期(主要是唐、宋)流行于中原(时汴、洛一带)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3、两者不一样。

4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们更是烂熟于心,能自然而然的就念出来。而说到元诗四大家的话,想必我们的脑海里是一头雾水,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被认为是元代最具代表的诗人。

45、东家西家登大楼。

46、曲词是戏剧人物的语言,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曲词也就是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