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孔夫子北京市志道桥志排水志优选21句

59

孔夫子北京市志道桥志排水志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

2、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4、“志于道”,是学习和教育的总纲领。立志求道,获得人生的最高真理和智慧,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即“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7章)。因此要放在第一位。办学校,办教育,就要以“志道”、“致道”为理念,以此要求办学的人和学习的人。这正是学校教育的神圣之所在。

5、“志道”就是探索高效学习新方法、探索人才成长新途径;“据德”就是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感染学生;学生要持续修身,争做“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学业优秀、个性鲜明”的时代英才

6、意思是: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有志于道,去旧革新。进德修业:出处西周姬昌《周易·乾》:“君子进德修业。”释义:倡导君子一定要立德修身,建功立业。志道: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德: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8、意思是说志同道合鼎盛新奇。

9、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志道,就是说君子要把“道”作为自己的志向,一生孜孜不倦地向着道而努力追求。而孔子所谓的道,是一种人生的导向,是抽象概念上的最高境界。

10、扩展资料:在校训的指引下,南京理工大学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果丰硕。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立足精英教育,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11、(1)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庭贫富,广收门徒(2)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老老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还学(4)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12、“据于德”,则是“求道”的根本途径。要以人的内在德性为依据,发挥人的固有潜能,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生的真理和智慧,只靠外在的知识教育是做不到的。孔子开创的儒家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德性教育,德性是人生智慧的内在依据。

13、该句语出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全句原文如下:

14、“依于仁”,进一步说明仁是德性的核心,也是德性之全体,具有明显的主体性,其他德性都包括其中。“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30章)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方法只能是启发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仁体现了道的核心价值,所谓“志道”、“据德”,就是以仁为核心价值。

15、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16、孔子提出的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7、孔子提出了一个为学的纲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6章)这既是一般的为学纲领,也是他的教育纲领。他本人即以此为学,同时又以此教育学生。

18、释义: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鼎新:出自周周文王《易·杂卦传》:“鼎,去新也。”“鼎新”既是取新之意,同前半句“革,去故也”一同表达了创新的推动进步的源动力,也是学校孜孜以求的治学目标。

19、“游于艺”,是指文化知识教育。“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又一说,指“六经”)主要指人文知识,但广而言之,可指一切文化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这是孔子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他认为,这些知识是道的载体,通过学习,可“下学而上达”,获得最高真理。也就是说,学习知识,不能游历于道之外,要以道为指导。

20、这四句话,表达了孔子教育理念的全部内容。

21、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