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文案摘抄网-摘抄每一条值得收藏的文案

王阳明励志说节选138句精选

59

王阳明励志说节选

1、——摘自王阳明家书《寄正宪男手墨二卷》

2、有人曾问王阳明:“读书却记不住,如何是好?”

3、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4、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5、通观王阳明的著作,君子之学,又叫圣学、圣人之学、圣贤之学或正学,就是学为圣人或君子的学问。王阳明认为,常人只要明白自己本有良知,通过读书学习致得自己的良知,并按良知行事,就是圣人或君子。

6、一个有志向的君子,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在高处、远处,即便处在比别人优胜的环境中,也会谦卑自牧,清静自守,绝不会盛气凌人。

7、学xué向xiàng勤qín中zhōng得dé,

8、力行而后知之真。

9、历史上有个很有趣的“赌气”轶事:明代有个才子解缙,小时候住在一个做官人家曹尚书的对面。曹尚书家中有个漂亮的竹园。解缙年纪小小,很爱吟诗作对,每天看着茂密的竹林,十分畅快,写了一副对联:

10、天地养育万物,又何时计较、贪过小利?

11、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12、;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13、至于戒游戏,则主要是立志。游戏一类令人玩物丧志。王阳明曾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如果一个人沉迷于游戏嘻乐,日子长了,志气都消磨尽了,最终也难成事业。

14、教不严,师之惰。

15、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16、一般人眼中,读书是人获取知识的最关键途径。但在王阳明看来,我们心中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所以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只是验证、呼唤我们良知所已有的知识。由此可知,王阳明让人勤读书,和其他“要你勤读书”的古人有很大的不同。

17、所以王阳明还有一个对于立志的讲法讲法:“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传习录》)一个人有了志向,就像你心上疼一样。

18、王阳明的立志的真切性是对“无”的感受有关系的。立志因为跟“无”有关,跟这种边界意识有关,跟这种整体的观照有关,所以它才真切。因为这个世界的这一切都跟你有关系,你要的不是这世界具体的这些东西,而是整个世界。每一件事都跟你有关,可是它又不能够完全说明你。这种无限的有关的意识,其实是在“无”里确立起来的。所以从“无”的角度来理解立志,就是要把立志的这种真切性跟世界、跟自己的相关性揭示出来的一个面向。

19、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诚爱恻怛处,便是仁,无诚爱恻怛之心,亦无良知可致矣。汝于此处,宜加猛省。

20、王阳明家规的核心是良知教育,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

21、能下人,是有志

22、而孝悌,《论语》中称“其为人之本与”。王阳明一上来就说了人生的两件大事,孝悌和读书。孝悌是人之根本,而读书则是发明本心,修身而成为圣贤的途径。

23、“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24、勤读书,要孝悌

25、学习,必先立志。志,就是志向,就像植物的根系一样。如果种一棵没有根的植物,你再精心备垄、培土、施肥、浇灌,辛辛苦苦地劳作,到头来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活一气儿。

26、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人37岁龙场悟道48岁平定宁王之乱56岁提出天泉证道四句教。王阳明从立志做圣人到最后龙场悟道,也用了25年时间,我们天资不如王阳明,虽然也确立了志向,但怎么可能几年时间就实现呢?所以我们要加倍刻苦,不断超越自我,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前行!

27、东汉时期,有个清官叫杨震。他在荆州做官的时候发现了才华横溢的王密,就推举他做了昌邑县令,当扬震东莱出任太守途经昌邑时,王密为答谢杨震以前对自己的举荐之恩,趁夜深人静怀揣10锭黄金到驿馆拜见杨震。杨震对王密此举很是生气,毅然拒绝。王密四下瞅了瞅说:“夜黑人静,是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有人知呢?”说完他生气地将黄金掷于地上。好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虽然你不说我不说就每人知道了,但心知道了就整个世界知道了啊。

28、什么是立志?立志就是确定志向。王阳明讲的立志,特别强调了一点:真切性。

29、玩乐,是孩子的天性,但绝不可过分沉溺游戏。

30、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王阳明励志说节选

31、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32、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

33、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34、王阳明曾经被刘瑾追杀,在龙场被乡民攻击。

35、萤yíng窗chuāng万wàn卷juàn书shū。

36、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了不起,才能屈能伸,能下人。

37、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38、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39、毋责人,但自治。

40、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

41、说谎则不诚实,就是自欺欺人。《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一个自欺欺人的人是无法真正做到慎独、无法正心诚意修身的。

42、王阳明家书

43、《增广贤文》说,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

44、三sān冬dōng今jīn足zú用yòng,

45、任情恣性,放任自己的性情,不受任何拘束。《增广贤文》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这正是告诉我们,任情恣性的危害。

46、《论语》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黄帝内经》上也说“饮食有节”,这是古人对于饮食的态度。

47、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48、生活在一个更容易发胖、得富贵病的时代,连身材都控制不了,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49、那些盛气凌人,看不起别人的人,都是没有修养的目光短浅者。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不会因为别人的地位低,或没有才干而看不起别人;其次,他们看不起别人,无非是因为别人不如他,但是未必别人以后也不如他,所以说,这是目光短浅。

50、这条家训的意义在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51、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52、王阳明用的比喻非常贴切。他说心就像果子的蒂一样,而人的行为就像果子一样,如果蒂不好,果子会受到影响;如果蒂坏了,果子也会尚未成熟就坠落,甚至烂掉。

53、真正厉害的人,更能容得下别人。别人弱势,不轻视;别人成功,不眼红。

54、古人说:“要远离那些庸俗的人,应该与那些高明的人交朋友。”这句话说的好,足以作为警示,你们这些小孩子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55、“饮食有节”,是古人对待饮食的态度。

56、毋说谎,毋贪利

57、崇祯十四年王阳明六世孙王贻杰进京入朝,后统管江西都指挥使司,去世后才发现其竟然囊无积蓄,最后靠官场挚友的资助才得以回乡归葬。一个朝廷的二品官阶,清廉至此,着实让人肃然起敬。

58、王阳明从小就立志要做圣人,以古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一步步向其靠拢,最终成为了践行知行合一的一代宗师

59、从小教会孩子,不因所谓的优越感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60、但他以德报怨,依然相信善良,帮助乡民建房、读书、耕种。

王阳明励志说节选

61、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

62、毋任情,毋斗气

6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最好的家风,就是父母的教养。

64、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65、斗气,意气用事。赌气。意为对别人有意见或闹情绪。只要一赌起气来,人类常会慢慢脱离“理性动物”的范围,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66、王wáng,阳yáng,明míng,立lì,志zhì,勤qín,学xué

67、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天性良知。

68、提出:“夫学,莫先于立志。”“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69、王阳明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就对自己的老师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70、让孩子从小爱上读书、孝顺父母,是王阳明家训的头等大事。

71、不抬高自己,亦不贬低别人,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72、尔辈须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吾惟幼而失学无行,无师友之助,迨今中年,未有所成。尔辈当鉴吾既往,及时勉力,毋又自贻他日之悔,如吾今日也。

73、学谦恭,循礼仪

74、让儿孙做个好人,才是家庭兴旺延续的根本。

75、古人说:“诚信是金”,诚信,是做人的基础,更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

76、勤qín学xué

77、能容人,是大器

78、王阳明认为,多赞赏孩子,使孩子内心富足,他们就会自信,心态平和,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虚心提升自己。

79、汝在家中,凡宜从戒论而行。读书执礼,日进高明,乃吾之望。

80、立志的真切性意思是什么呢?人生所立之志,不是在诸多人生选择中选择一个方面,选择一个目标而已,而是要具有一种切己相关性的,真正发自内心需要的,跟你的人生整体有关的的志向。真切性很重要。这个真切就是切己。

81、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82、“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

83、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84、能容人,不能只靠教,更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实践中培养。

85、就如树上的果子,良心是蒂,蒂坏了,果子也就掉了。

86、“持志如心痛”,其实要把志立在心上。这和王阳明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某种感受有关系的。把某种价值跟自己的生命建立起一种切己相关的、痛痒相关的关联。这是他对于立志的一个基本的认识。

87、王阳明说,只要立志真切,就能克治私欲。

88、曹尚书无端毁了自家竹林,又让解缙证明了他的才华,全然是损人不利己,可见人在气头上,什么不理性的事都做得出来。赌气,可能只是因为小小的事情,却因为一时气不过,做出你死我活的决定。

89、王阳明自己认为在一生中有所谓的“五溺三变”:“五溺”指的是他沉溺在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佛老之中,“三变”是三次人生的转变。

90、任何时候,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

王阳明励志说节选

91、能容人,是大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王旦是宋代的宰相。一天,宋真宗向王旦“告密”说:“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意思是,你虽然总说寇准好,寇准却专门说你坏。王旦听后,也不生气,笑着说:“按道理应当这样啊。我任宰相时间久,处理的政事多,缺失也必然多。寇准对您从不隐瞒,可见他忠诚直率,这也是我最敬重他的地方。”

9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光复大业;韩信胯下之辱,十年磨剑,终遇明主。

93、并将内在的谦恭,化作外在彬彬有礼的举止。

94、“立志是无中生有的工夫”是阳明自己对自己人生的一个体悟和总结。也就是说他自己的人生在一定意义上来看,就实现了“无中生有”的一个过程。也是他人生目标的形成过程。

95、真正厉害的人,内心强大,才能容得下自己的缺点。

9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胸襟越大,成就往往越大。

97、百年老店瑞蚨祥,在一次大火中烧毁了所有账本,掌门人决定:凡瑞蚨祥欠的账一律奉还,凡欠瑞蚨祥的账一笔勾销。这便是“小商求利,大商谋道”。

98、《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三字诗,收录在《王阳明全集·赣州诗》中。全文虽然只有96字,却浓缩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99、杨震拒收贿赂的故事被世人熟知:面对行贿者“不会有人知道”的论调,杨震义正言辞的回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

100、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孩子的未来,全都藏在一点一滴的家风家教当中。

101、节饮食,戒游戏

102、不压抑孩子,丰富他们的内心,心量才会水涨船高。

103、身教重于言传。

104、斗气、赌气,意气用事,更会失去理性,损人不利己。

105、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

106、你们必须时刻牢记仁礼,把孝悌作为做人的根本,把做圣贤作为对自己的期望,为前人争光,为后人造福。我只是可惜小时候太顽皮学习不够刻苦,又没有老师朋友来好好督促我,所以到了中年,也没取得什么成就。你们应当吸取我年轻时的教训,抓紧时间努力,不要给自己的将来留下遗憾,就像我现在这样。

107、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108、谦恭和礼仪,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内在的谦恭,化作外在的礼仪。假如只有外在的谦恭而没有内在的谦恭,这就是虚伪。

109、有一种修养,叫“勿以身贵而贱人”。

110、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111、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

112、谦恭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它不因学问博雅而骄傲自大,也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相反,谦恭者学问愈深愈能虚心谨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礼待人。

113、从佛道二教的“体无”的过程里他可以创造出“有”来。这个“有”指的是儒家价值,这是阳明学的特质,也是阳明学的最典型的特质。

114、很多人看了,称赞他是个天才,曹尚书知道了很不高兴,心想,竹林明明是我家的,怎么可以借给他当题材呢?于是故意教仆人把竹林砍短,愈想愈不开心,又全部砍去,给这神童难看。没想到,解缙又在对联上加了四个字,变成:

115、而贪图小利,则容易昏了头脑,被人利用。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后灭了蜀国。人们嘲笑蜀侯是贪小利而失大利。

116、让孩子学会控制负面情绪,他就已经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117、贪,看似得,实则失;得了当下,失了未来。

118、一次,中书省的文件送到枢密院,因为文件不合格式,寇准阅后,便报告了宋真宗,王旦因此受责。不出一个月,枢密院的文件送到中书省,也有不合格式的地方,秘书觉得正好以牙还牙,高兴地把它呈给王旦,王旦却让秘书把文件送还枢密院,让寇准修改后再送来,寇准想起自己的作法,不禁汗颜。

119、这很难做到,但正因为难,才成为中今中外,由普通走向杰出的一道天堑。

120、你在家里,一切应该遵从训戒来行事。勤读诗书、执守礼制,一天比一天进步,这才是我对你的期望。我平生讲学,就“致良知”三个字。仁,指的是人心;良知而引发诚意、真爱、悲痛、忧伤,这就是仁,没有诚爱恻怛之心的,也就达不到良知了。你看到这里,应该加以好好的省悟。

王阳明励志说节选

121、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122、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123、杨震说话的重点并非在责备王密上,而是在其自治方面。“自治”心知道了,整个世界就都知道了。如果我们自律自治能达到这种境界,还会担心自己德行有亏吗?

124、“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125、玩物,必然丧志。不立志,何谈将来立德、立功、立言?

126、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127、是阳明。阳明先生在给兄弟、子侄的家书中多次强调,“夫学,莫先于立志”。为了让兄弟、子侄对他的指点真懂、真信,他还“掰饽饽说馅儿”地从四个方面讲道理。第一,为什么要先立志?因为,志是学有所成的前提。阳明先生讲,“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128、毋责人,但自治

129、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130、从小让孩子懂得,越自律,越自由。自律,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131、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傲”的反义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治“傲”的药。做人不但容貌举止要表现出谦虚恭谨,内心也必须保持恭敬、节制、礼让,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真正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132、【释义】

133、任情恣性,放任自己的性情,不受拘束,是易放难收的危险行为。

134、昔人云:“脱去凡近,以游高明。”此言良足以警,小子识之!

135、夫学莫先于立志是王阳明给弟子的明示,意思是要想学习先要立下自已的志向。

136、谁shuí笑xiào腹fù空kōng虚xū。

137、——摘自王阳明家书《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

138、王阳明通过他自己一生的实践,实现了这一点,通过他自己的一生解决了时代的问题,是可以从佛道二教的“体无”的过程当中,从时代的虚无的精神氛围当中突围出来,创造出一个圣贤的人格、一个伦理的世界。这是他的志向所在,也成就了他圣贤人格的形成。